top of page

Amazon新手中伏:5件我做錯的事!



由決定Amazon開店至現在,大概5個多月時間,過程經歷選品、開帳戶、訂貨、產品頁內容製作、物流、上架、宣傳引流、落廣告等等過程。


第一次經歷這麼複雜的流程,坦白說一點也不容易,而且很容易做錯和做漏,幸好身邊有朋友被我捉着問,還有自己也有上一些Amazon課程和上YouTube找答案,每遇到困難都有人可以問,才行少一點冤枉路,也避免浪費冤枉錢。


今次我想為這5個月的開業經過作一個小總結,把我這幾個月做得不太完善的地方和大家分享,希望可以給予同樣是新手的你們一點避雷的啟示,希望可以幫大家減少一些中伏機會吧!



錯誤一:沒有詳細比較競爭對手的產品質素


最初找到並鎖定自己第一件產品時,便直接向工廠訂購樣辦。由於當時有點心急,沒有從美國Amazon訂購最直接競爭對手的貨品回來(用集運需要2-3星期)。到確認樣辦和訂單後,競爭對手那件貨才運到我的手上。🥲


當時才發現競爭對手的產品配件質素比自己訂購的明顯較好,可惜當時因為太心急而已下單訂大貨了!所以最開始選擇產品時,除了看數據,首要的事就是要從目標產品的競爭對手手上訂購產品回來,細心研究當中的細節,再與工廠的樣辦進行深入對比,這樣才知道怎樣向廠商要求需要達到的品質水平。新訂購的產品,焦點是要研究在品質上或性價比上怎樣做得比他們好,而不是做得完全一樣,才有機會勝過他們!


如果想更清楚掌握該產品的Amazon市場表現,最少研究10個同類或間接競爭的產品的產品頁面和評論,還有產品內容,對改良自家產品也十分有幫助。(也不一定要10件也訂回來)



錯誤二:研究對手的評論時不夠細心


想在Amazon上持續發展,產品質素是最基本的要素,很多老師和行家都這樣說過。


當收到樣辦時,自己覺得產品不錯,也沒想到更多其他可以改善的地方,就直接下了訂單!(都怪自己太心急和經驗太少!)其實想知道怎樣改善產品很簡單,就是研究其他競爭對手的顧客有哪些投訴或讚賞的地方,然後加以改良。事後再細心研究評論才發現那裡給了我很多靈感,特別要看是給予一星或兩星的評論,可以知道產品做得最差的地方是甚麼!


幸好是今次沒有訂太多貨,現在知道也不遲,就作為訂下一批貨的依據吧!



如果你是新手又沒有太多的訂貨經驗,最好的方法就是透切地研究競爭對手的顧客評論!



錯誤三:第一組SKU就做Oversize的產品


Amazon的貨品尺寸大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尺寸等級

重量

最長邊長

中位數邊長

最短邊長

​長度+周長

​Small standard size

16安士

​15吋

12吋

0.75吋

不適用

​Large standard size

20磅

18吋

14吋

8吋

不適用

Small oversize

70磅

60吋

30吋

不適用

130吋

Medium oversize

150磅

108吋

不適用

不適用

130吋

Large oversize

150磅

108吋

不適用

不適用

165吋

Special oversize

超過150磅

超過108吋

不適用

不適用

超過165吋


例子:標準 (Standard size) 的產品,連包裝在內不得超過以下尺寸:

重量:相等於或不能超過20磅

最長邊長:相等於或不能超過18吋

中位邊長:相等於或不能超過14吋

最短邊長:相等於或不能超過8吋


最初在選品時已經知道盡可能挑選標準尺寸 (Large standard size) 以內的產品,物流和FBA費用都比較便宜,對新手來說,第一、二件貨都屬於試驗和練習居多,適宜用最少成本來試。然而在選品期間,發現 standard size 的入門門檻低,所以競爭非常激烈,為了要避開我鎖定產品的主要競爭,最後選了Small oversize的產品。所以貨品成本和物流費用都比 Stardard size 要高很多,需要承受的風險也較大!


所以,下個產品我會盡可能選擇 Large standard size 以內的,以節省成本。


新手在選品之前,可以先到以下網址,了解Amazon FBA的尺寸等級及FBA費,就不會令你在成本支出上大失預算。



Amazon FBA 各種產品尺寸之收費說明:



錯誤四:沒有要求分段付款


由於第一次跟工廠接觸和訂貨,經1688訂貨時,以為跟淘寶一樣,只要未確認收到貨,1688便不會放款給工廠,所以沒有特別要求分段付款,到後來發現原來可以跟工廠bargain付款期,才頓覺自己太笨了!


假設萬一貨品有甚麼次貨或品質不佳的情況,便不能扣起次貨的貨款或扣減部份費用以保障自己。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新手最好要求工廠以50 vs 50、甚至 30 vs 70 來付款。除了現金流較有彈性外,更可以保障自己,就算工廠的品質未達標,也有空間與工廠進行商判或磋商。當中如果有甚麼額外要求,由於款項尾數未付,工廠的態度通常較溫和,加加減減內容也比較容易商量。


物流公司的情況也是一樣,可以嘗試要求他們分段收費,如有任何問題,也讓自己有個保障。



錯誤五:沒有預先做引流


Amazon對新手賣家有一些幫助措施,就是給予21天更好的排名流量,或在EDM內介紹新賣家的新產品。新手賣家可以在貨品到達倉庫前,在站外搜集對產品有興趣的顧客,給予他們一些Amazon優惠碼,等到貨品正式上架時,可以將大興趣的顧客的流量一次過讓Amazon演算到這件產品的實力,從而再進一步推高排名。


可能新一件產品我未能好好安排時間,到臨上架前才匆匆開始作站外宣傳,結果未能嘗握到這個新手優勢!


所以,在貨品上架前一個月,已經要在Facebook / IG / TikTok 等等平台以少許廣告費用,搜集顧客Email,到上架時傳送優惠碼給他們,在短時間內獲得流量和交易 ,從而提高排名和後面的銷量,


也有助減少Amazon站內的PPC廣告費用。



總結:


總括了今次的教訓,更深深感受到做Amazon不可以太心急,在選品時有更周詳的研究才下決定;另外,也需要為自己定好一個時間表,在適當的時候便要進行相關的後台工作,到上架時才能抓住最佳時機,達到更好的銷量。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